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拙園的基礎課程

基礎課程的鳩尾榫小板凳


功力不錯

共計九周的成果

修飾榫接前小練一番,鉋花有點架式

修飾後
上蠟


推光


推光

還有點時間,學烘咖啡豆


    一個很需要時間磨練和經驗累積的專業技能、如何在短期間內以最精實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基本的能力?
    數年前剛退休接下木作堂的課程,開課之前就思考著這個議題,我不希望我的課程效率低,因此沒有循著制式教學的習慣性。我捨棄先教磨刀而是要求助教先磨好2分打鑿與6分修鑿,一開始助教們有些詫異,刀子不是應該自己整理嗎?是的。我反問:你們初入門的時候刀子會磨嗎?能磨到堪用嗎?有挫折嗎?多久之後才給自己一些信心?磨刀不只是磨練還有磨心,心靜才能慮;慮才有所得,助教為學生磨刀更多了一層靜定,要捨身分要尊講師,這支刀磨得好就多了一分禪意。拙園上課人數少沒有助教,我還是維持這個做法親自磨刀給學員用。
    那麼,學員不就沒有學到磨刀嗎?沒那麼好命的,在家練習時一定會碰到刀鈍的時候,此時就得自己磨,也會回到不會磨的原點,下次上課時我會邊講解邊磨給學員用,經過自己的『不能用』就會對『好用』加深數倍的深刻印象,這時候才來談學理就會覺得特別受用,這是切身之痛的體悟,對我而言磨一支刀只是幾分鐘的事,卻可以讓學員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深刻地感受到刀具研磨的重要性,這是我對刀具的教法。

    木工的基本功不外鋸、鉋、鑿。鉋功在40年前機械還不是很普及的時代,還是小型工坊的整平主力,我就是一天鉋15個小時Ramin(拉敏木)操出來的。隨著機械普及,鉋刀就只剩下修光的功能了。鑿功則以修飾功能較鑿削的功能多,鋸功恐怕只剩下鳩尾榫和粽角榫等少數的榫接會用到。對於基礎訓練手工鋸切和鑿刀修飾應該是較重要的一環,即使以後要走專業路線,製作樣品時還是會用到,所以基本功還是不能少。基礎課程我都以鳩尾榫為入門榫接,主要的原因是榫頭短較容易掌握訣竅,也比較不會發生單榫『自由落體』和『撐破肚皮』的窘相,顏面掛得住就有信心~~~~如是說,這是我不從單榫教起的理由。

    雖然鳩尾榫和藹可親,使用的練習材料都是以ASH起跳(氣乾比重為0.48-0.6),沒有性別差異,這種可以做球棒的材料韌性及硬度都不是蓋的,心血來潮時或許換一下杉木,感受一下赤道與北極的差別。連練習用料都這麼極端聽起來好像有些虐待狂,不錯,吃過最難吃的,其他都會感覺到溫馨可口。還沒完呢,榫頭還有大到想放棄和小到會氣結的不同榫距,都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根本,套句有文學素養的話叫做天將降大任於……..。如果能夠每周配合在家練習4~5次以上的榫接,大致上第6周就略具功力,可以製作鳩尾榫小板凳了。

    小板凳雖然小,分量絕對足夠,用的是Kempas (干巴豆),它的氣乾比重為0.77-0.99,接近沉水了。這種硬度和順逆紋是和磨刀石勾結好的,完成小板凳刀子想要磨不好也難,所以有個場景,水盤、磨刀石和鑿刀就像硯台、墨和筆它們都是一掛的。
    傳統的工藝人有著食古不化的心結,這食古不化有時卻是解決問題的知識來源,許多治具都要自己做。鳩尾榫規與鳩尾榫刀都有市售品,學員上課的第一天都要自己做一個鳩尾榫規和盤線角規,這過程算是下馬威吧,用砂紙磨到盤線角規尺葉的寬度『絕對』等寬,半天下來一定懂得什麼是游標卡尺。
    度過這半天,聽聽榫距計算、鋸切與鑿削方法,輕輕鬆鬆做一個鳩尾榫,沒有壓力,帶兩片材料回家練習。下一周起就沒的輕鬆了,從選材料開始就越盯越緊,畫線也由鉛筆換成畫線刀,漸漸累積能量,一般來說第五第六周就開始製作一張鳩尾榫小板凳了,這時學得就有點壓力,鑿榫已經不是問題,而是多了木材物理、民族習性、結構、、、聽得懂卻搞不懂的一連串專業知能。
    製作小板凳的這幾周,不能免俗的人人煮一鍋,鍋物要自己買,自己了解市場,這鍋迷人的品味鍋就是自製蜂蠟油,想當然會有一篇難搞的學理。這課程之前是屬於心智之旅,以下才是果實的美味。
    鑿好榫接膠合時會介紹膠合劑,上膠後很自然的浮出好幾絲自戀情節,數周的磨練一朝全部解放。
    劇情發展至此,磨刀大致堪用了,可以越玩越大,修榫用鉋刀當然自己磨,練個半天慢慢可上手,之後就修榫頭了。帶回家研磨,少不了撈刀一下砂紙的前生今世,要求一樣不多2000#起跳,難怪學員都說有虐待狂。
    最後一道是蜂蠟塗裝,推呀推,滑到屁股會滑壘。恭賀新喜,基礎課程就在板凳的自戀中結束。

2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杉木軟,但是容易裂。
自己對回家作業下了個評語...「亂七八糟」

拙園創意木工 提到...

杉木軟,不一定容易裂,亂七八糟更該一心一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