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

2014人培基本榫接靠背之藤編

第一天的成果差不多是這個寬度的一半,時間是6.5小時。起頭較難。下半段是3小時。

再加8小時

再加6小時,共計23.5小時,還沒收尾,我不知道怎麼收,老師這周沒時間,等下周再去請益。
座板藤皮編已完成,放在工藝中心,下周再補照片。


藤編課與我雖無直接關係,但個人習慣所然會"盡力"探討專業上相關的產業特性,親自做一遍就可以略涉這個行業必須知道的配合條件,固然不是全貌,但是起碼會觀察出目前的問題,逐一解決就會進步。
做到這裏察覺到一些藤的特性,這部分應該是材料的物理性,如斷裂、撕裂,半折斷現象(不知道專業術語)等,大概要木工的部分來改進配合,這周上課有得忙了,幾位有基礎的學員大概又要抓公差協助我改進測試。

2014人培第二周周記

第二次講解手壓鉋

立即上機報自己的椅腳

選擇鉋削面的原則

靠依板鉋第二基準面

利用基準面求絕對的直角

講解反向鋸片

基本製圖,這是課外課,許多相關學科只能利用早上上課前、中午午休、下午下課後加課講解。也很欣慰的,學員都很認真。

唯一一位帶框鋸的學員,下周再介紹這支鋸的功力。
不知道這片為什麼自己轉個彎,歪著頭將就著看吧。

才兩三天,榫都修得不錯,比我高工學三年還好。

整理磨刀石,幾年在工藝中心上課下來,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學員磨刀的能力,往往四五天的課之後就能把刀磨得不錯,再看看自己走過的技職路,一路跌跌撞撞自己摸索,他們是幸運多了。

講解工作圖。
課程在3月敲定後就開始備課了,從給學員學什麼開始、設計、繪圖、角度測試、第一次樣品、修正、第二次樣品、定案剛好趕上5月開課,這其中還與老闆娘、陳老師、郭老師、潘老師討論過無數次,就只為這張椅子的8天課。

用實物來對照工作圖講解,對於沒學過圖學的學員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況,木工圖都是重疊的,一大坨線實在很難搞清楚誰是誰,一支一支對照著看,加上不同視圖用不同顏色表示,雖然表情擬重應該還不至於心結揪在一起。

講解放樣、投影的方法

直接由圖面投影尺寸、位置

斜角的取樣

利用角木投影

自己動手做,一邊想一邊印證

各種榫孔距離的畫線規,統一模式,各自努力

畫榫孔以便鑽孔

榫孔先用鑽床鑽孔,回家鑿修是作業
這是本周第三天我1830先離開,老闆娘和陳老師應該又陪學員陪刀天荒地老了。
謝謝你們分憂

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

2014人培第一周周記



    5/17上午學員報到,一些客套話之後選完班長和總務,0940就到木工坊。立即將男學員派去搬材料,女學員掃工場,第一天講解手壓鉋機、手提圓鋸機立即上機備料。對於沒摸過手提圓鋸機的學員應該是很難得的經驗。有時候我們為了諄節製材費用,原木都只有剖成片狀也不修邊就架開自然乾燥,如果不是大型工廠,原木片要搬上帶鋸機剖直成製品實在是天方夜譚,此時手提圓鋸機就是最佳利器。以溝切機為例,兩寸(60mm)以下的厚度都足以勝任,也就是說一般的家具材料泰半可以搞定。
    本來第一天下午的課程是機械安全,但是這種課上起來乏味,所以我都將將機械課程打散到實作課程中,即學即做,有臨場感又有效率。雖然早已告知學員第一天就要帶工具來,卻仍有學員沒當一回事。白白浪費半天的練習時間。備料初期大致上都只需要3-5位有經驗的學員協助備料,其他經驗不足的學員本來是安排作畫線和鑿孔練習的,不帶工具來上課讓我上課上得很受挫。照片中不乏監工多於工人的畫面,這不是在講課,而是太多人沒有帶工具來所以手工具沒辦法講。老實說,對於我這種老古板,我覺得不敬業。
    第一周的一天就在灰頭土臉中度過了,只製成1/2的腳料。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837榫頭大小的基本原則

837榫頭大小的基本原則

    除了切面方向(縱向及橫向面)之外纖維走向也會影響結構力,一般來說纖維走向大於45度時(以榫頭方向為準)榫接是達不到結構力的需求的,這原理很簡單,因為榫頭容易折斷。這個狀況以榫頭斜接附近的材料較容易發生,在可以選擇的條件下要盡量避免。本單元排除這種條件,以通常性的平接和直角榫接作探討。
    結構是大家都會注意的事項,正常狀況下榫頭越大結構力越大也是正確的,但是經常被忽略了一個關鍵:結構的整體條件不只是榫頭還有榫孔。如果只是一味的加大榫頭不一定會得到更完美的整體結構力
    **這裡對於結構力整體結構力做一個界定,前者的結構力是指單一接合點的榫頭,後者是再加入結構的合理性以及材料合理性的因素。
    先以30*30mm(以下單位相同,省略)的角材作條件,第一個原則是單數等分,少部分會雙數等分(1.一般狀況下會以相等大小的等分為主,但某些特定需求下榫間不是剛剛好相等。2.雙數等分如粽角榫、八字插、單邊45度榫接等)。也就是單榫時分成3份;雙榫就分為五份餘類推,所以本例單榫的榫孔是10,榫肩也各是10;做雙榫時就是榫頭、榫肩都是6。這是最合理的分配。再以單榫為例,將榫頭由10增加到1215會不會增加結構力,以前面的說明來說當然是會,但是實際上整體結構力是降低。因為榫孔由10擴大為1215時,榫孔側面的部分已經由10減為9或是7.5。本來三段各為10的榫接,其材料強度相等,增加榫頭後反而降低榫孔側面的材料強度。
    次以榫頭為30*30,榫孔為60*60為例。榫頭材料原來的3等份是10,但是榫孔材料的3等份可以達到20,在這個條件下,榫頭加大結構力增加的理論才可以成立,也就是說榫頭可以由10增大到20之內。當前述可以增大榫頭的條件成立之後,還有一個要注意的部位是榫肩。就膠合力而言,榫肩是端面,其膠合力約只有端邊膠合的1/10,所以榫肩的重要性不在於提供膠合力,而是抗力。這個抗力的目的在於固定接合角度,讓家具在受力時維持不變的角度以確保榫頭的結構強度。建築的雀替也是類似功能。
    既然榫肩有絕對的必要性,那麼應該留多大?原則上是材料強度夠就可以,約略的說,軟木必須大些如6mm以上,硬木可以少些如3mm以上,這不是定論,須考量材料大小及施力大小(如工作檯或書桌的不同)部分看經驗,或者說是對材料的認識和感覺。

    一個榫接的強度除了材料大小、榫頭大小是影響因素之外,精密度更是不可忽視的部分,材料強度與榫頭等份是可預期的物理性,精密度卻是技術的代名詞。試想一個精密度低到會脫落的榫接即使黏住了,充其量只能說是膠合劑填充的假榫頭,這要歸納到膠合劑去探討,而不是放在榫接的單元。

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

2014人培工作圖


2014人培工作圖

    終於更正好了,這張圖畫了三次,第一次是試作,主要的目的是測試座面角度及靠背角度。第二次是修正兩個角度及變更外型。第三次是配合藤編重畫了一半加上上周六變更材料,五葉松換成台灣赤楊,於是將畫一半的圖變更結構,分別是原定的單榫和新改的雙榫。本班有約1/3的學員有不錯的木工基礎,這幾位學員下周要協助備料,讓新手練習榫孔修鑿。在實作時老手要做雙榫,新手作單榫。
    數十年沒有畫過一張正式的圖了,錯誤百出,圈圈改改真是顏面有光汗光。圖面上直接標註一些該注意的事項,例如結構強度與計算原則之類的,讓同學在放樣時直接回顧注意,也將一些材料符號畫在空白處,方便同時置入式行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