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

2014人培 刀魂



    刀,是劍客的生命。
    木工,雖不是劍客卻一樣要搏命,為米折腰。
    孔子說,因材施教,我擅加因人施教。
   
其一:
    一個小女生才大學剛畢業,大學時買了一些手工具,鑿刀是跟畢業學長買的跳蚤貨,似乎有些歷史的時間內沒磨過,有支鉋刀不是很合用,在她手上是很新的舊品,或者應該說是很舊的新品?一樣沒磨過。怯怯地,問我怎麼整理它。怯怯地,應該是在訴說我上課很兇,也是訴說她是鐵下心才敢開口的。不錯,請益』是學技術最基本的態度,而『怯心』則是精進的起源。
    我要她先把鉋刃退出來,先整理好鋼面,她點點頭回到自己的工作檯,然後呢?就杵在那兒。我習慣藉由類似這樣的狀況觀察學員的反應,然後判斷她能學到哪裡,而我又該教到什麼程度,很該死的,通常都很準。她的眼神和動作已經昭告她做不來,這沒關係,學藝嘛。如果這過程學員的反應是嘗試動手做做看,我會視時機適度協助。但如果學員不當一回事,那就是很清楚地告訴我~~有定見,就該有尊重的雅量,即使我的氣度不佳。
    在整理鋼面的過程,她整理過三次磨刀石,這是苦不堪言的過程,無奈而又不能不為,約半天的時間終於把鋼面整理好,過程中我的口氣會從嚴厲慢慢轉為鼓勵,也會分階段教她判斷、教她原理、教她運用,隨著努力與耗力,在經歷刀具、壓鐵、誘導面等幾個構件仔細地整理之後,鉋出來的鉋花就足以慰藉她的辛苦,相信這些鉋花也足以擦拭她全部的眼淚。一天的時間,她學到我40年的經驗累積,流幾滴淚是值得的,之後,就留待她繼續努力了。這把刀,活得有價值有靈魂。不是很合用的鉋刀,也能賦予它應有的價值,問題在於是不是真心對待它。
    一個寡言而默默工作、學習的學生,值得在合適的時機教他學到適用的方法,這是我的教學方式,所以我沒有講義、沒有教綱、沒有進度表,這些東西都在我的腦裡、手裡和嘴裡的碎碎唸。

其二:
    最後一天的最後兩小時,某位學員在修飾榫頭,我說『去磨刀』,刀口像鋸子怎麼鉋?他說好,我巡了一圈回來,驚覺他的磨刀速度特快,結果哩~~沒有磨,這神,『鈍刀使利手』細木作的最高境界,甘拜下風,該說什麼呢?既然有主見,上天告訴我,尊重他罷,不是每個學員都可以盯那麼緊的。



    上述兩種狀況,你會屬於哪一種?然後然後,你會希望老師怎麼做?再轉個彎,你是老師時你會怎麼教?討論?爭辯?還是忍耐?

2 則留言:

Chris 提到...

哈哈,照年輕人的說法,去癡使吧!
每人標準不同,就譲各得其道,老師也不需蓋品管章。

拙園創意木工 提到...

會來參加人培的學員大致上都衡量過狀況,畢竟時間這麼長,因此不至於有不敬的態度,泰半是壓力過大的情緒失序,某些則是個人處事的個性。棒喝在師,頓悟則在生,強求不得也不得強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