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4.1鉋台
台式鉋台:
以材質堅硬、耐磨擦、耐衝擊、木理細緻通直,吸濕性低的木質材料製成,在台灣的林產樹種中以赤皮為最適合。赤皮也稱石櫧(讀音朱)、<木堅>木(木字偏旁,右為堅字,讀音具,視窗無此字)為殼斗科。
由於鉋台為木質材料,受濕度影響極大,所以才有將鉋台浸油的做法,油與水不相容,是隔離濕氣最佳的方法。油的選擇會影響鉋刀的狀況,必須以『不乾性』為最重要的條件,原因是不乾性油不會乾造成膜所以不會封閉木材,一旦乾造成膜,就阻礙了溼氣的對流,坊間的說法是木材不能呼吸,很貼切的詞。
早期在物資缺乏的時代,都會把機車換下來的機油要回來最為保養用油,用量不大時也會使用花生油或香油(白麻油,未炒過。不宜用黑胡麻油或豬油,因為已經加熱),花生油和香油都是早期主要的食用油取得容易,沙拉油、橄欖油都是以後才普及的。不使用黑麻油和豬油的原因在於加熱過或多或少已經成為熟油(視加熱溫度而決定熟的程度),就可能會乾造成膜。
花生油在未煮過雖然是不乾性油,但是容易劣化(發臭),但是機油不會,這是建議使用機油浸泡鉋刀的理由。
台式鉋刀切削角是固定的,所以在不同需求時需要不同切削角的鉋刀。製鉋的切削角不是用分角規量取的,它是使用矩形對角線。早期匠師讀書的機會不多,大部分都是以口訣傳承知識,例如切削角是以10寸長為底;8寸長為高,其對角線約為38度,這就稱為8寸坡(台語讀音是"崎”<kiā>);一般中角度的鉋刀約在40-45度之間(約略值,也有匠師認為是38-42度),
其坡度介於8寸半(約40度)至一尺(45度)之間。
西式鉋台:
早期西式鉋刀也是木質鉋台,後來有廠商開發鑄鐵鉋台之後,就成為現代西式鉋刀的主要形式了。
西式鉋台大致上餘隙角已經固定在10或12度,所有的切削機構都由鉋刃的研磨角度來變換,因此只需一隻鉋台搭配不同角度的刀刃即可涵蓋台式的高、中、低角度鉋。